工程硕士培养


工程硕士培养


一、培养方式及要求
    1
.全部委托培养,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基本课业余授课;学制为2.0年经批准可适当延长,但从入学到获得硕士学位的限期最长不超过5年,其中在校学习的时间不少于一学期。
    2
.行学分制,总学分至少修满32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至少修满19学分。
    3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主要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中的技术问题、工程硕士生一般由校内具有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选派的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二、课程设置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时间

课程类别

备注

Z090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54

2.0

学位

公共必修课

Z14001

基础英语

144

3.0

春、秋

学位

Z14002

专业英语

36

1.0

学位

Z07102

计算方法

54

3.0

学位

任选一门

Z07103

数理统计

54

3.0

学位

Z07104

数理方程

54

3.0

学位

P05001

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专题

54

3.0

学位

基础理论和专业课

P05002

现代材料科学实验方法

54

3.0

学位

P05003

材料微结构表征

54

3.0

学位

P05004

材料强度与断裂

36

2.0

学位

P05005

材料表面与界面

36

2.0

学位

P05006

金属塑性成型力学

54

3.0

学位

基础理论和专业课

P05007

机电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36

2.0

学位

P05008

材料制备新技术

36

2.0

学位

P05009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

36

2.0

学位

P05010

聚合物加工理论

36

2.0

学位

E05001

材料热力学

36

2.0

非学位

专业类选修课

E05002

相变原理

36

2.0

非学位

E05003

材料力学

36

2.0

非学位

E05004

晶体缺陷理论及应

36

2.0

非学位

E05005

X射线衍射原理及技术

36

2.0

非学位

E05006

金属凝固学

36

2.0

非学位

E05007

塑性成形模拟技术

54

3.0

春、秋

非学位

E05008

现代模具加工技术

54

3.0

春、秋

非学位

E05009

焊接机器人学

36

2.0

非学位

E05010

焊接过程自动控制

36

2.0

非学位

E05011

多相多组分高分子材料

54

3.0

非学位

E05012

智能材料

36

2.0

非学位

E05013

功能复合材料

36

2.0

非学位

E05014

功能高分子材料

36

2.0

非学位

E05016

数据分析在焊接中的应用

36

2.0

非学位

计算机应用类选修课

E05017

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36

2.0

非学位

E05018

人工智能及其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36

2.0

非学位

E05019

软件工程学

36

2.0

非学位

Z12001

管理经济学

54

3.0

非学位

管理类课程

Z12002

管理学

54

3.0

非学位

S05001

学术报告会

春、秋

非学位

必修

S05002

多媒体文献阅读

春、秋

非学位